作陶快30年了,覺得一切好像要由繁入簡,工序沒必要的就歸納省略,造型線條也不要太複雜了,內心的衝擊好像也沒那麼大,因為一切外來的紛擾,就好像是輕輕拂過的風,似有若無,有工作邀約就接,作不來的也不勉強,到頭來苦的是自己,不是嘛?
上溫的測溫錐,總是燒得捲曲,甚至倒趴,有時仍孜意的大膽繼續燉持,一個鐘頭又一個鐘頭的熬下去,總是覺得在釉裡,還有藏著些什麼,不為人們所知道,這一窯不使點勁兒的燒,就怕錯過了,感覺不復存在,就再也回不了頭,當下啊當下,怎容得他從身邊偷偷地溜走,常常對自己說:燒了這一窯,還有下一窯的機會嗎?所以每當出窯的時候總是心懷感恩!又可以啟動思緒,布局下一窯!
下溫的測溫錐,總是像飽穗的稻禾,點頭彎腰!告訴我,行了!就這樣,該適可而止了,每當這個符號出現,我就知道燒窯的工作已接近尾聲,待試片夾出冷卻,就可以蔭火降溫了!
燒窯的過程變簡單了,數字,符號,時間,已經化成一條彎彎曲曲的線條,每一個時間點都代表著一個意義,一窯又一窯的燒,曲線卻不得重複,腦筋最傷的是這裡,往前看似複雜,但一回頭,道理卻顯得簡單。
12月初出窯的鐵釉茶碗,簡約的線條紋路,內藏的火蘊,只想傳達的是~作者簡單的初心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